上学期备战转专业时,我日日夜夜听着通中的歌。当我坐在物理学院的面试官面前时,我介绍着自己,介绍着自己的母校,除了对于母校的自豪,还有些担心面试官们觉得恶朱夺紫。
始终把通中当作自己的母校,也许在高中时还是作为一种令人唾弃的集体主义而存在;然而离开集体后还存在的,则一定不会是体制对个人的异化,若这也是一种集体主义,那么集体主义可以改变风评了。
为通中而自豪,自豪的是什么呢?是08年以来被打得落花流水吗?是身为考生在高考中灰头土脸吗?你说百年通中,英才辈出;但是你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。
作为南通人的乡土文化认同是缺乏的,因此对于通中的认同成为一种代偿;而事实上南通近代以来的大事件也确实都围绕着通中展开。我不是在为08高考方案辩护,然而江苏高考的“文脉”在相当长时间内也算是全国唯一。这也许当然也是苏南人的阴谋。
歌单里,每一首歌唱的都是在通中的青春岁月,每一句都隐喻着:无论你现在如何,至少通中让你记得,你曾经百里挑一。然而这中间就隐含着一种基于内卷的价值取向。内卷甚至不能带来切身的好处,只有名誉;这是韦伯所谓的将荣耀归于上帝的新教精神,也是通中赋予我们的价值观念和自身定位。
我们还应考虑时间尺度上,通中所堆叠的历史痕迹的魅力。六百年的楸树,一百一十年的校园,能在时间中屹立不倒本身就暗示着一种价值感染力。这也是第二共和国时期绝地天通的行为动力。
薪火相传,这个词更古早叫做香火,再往前则是叫做道统。道者,公器也。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的“称先王之政,以藉仁义,盛容服而饰辩说”。通中赋予我们的价值观念,或曰教化,才是最珍贵的财富。
复习光学中漫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