廿九日,据说有成年男性在上海地铁上大闹,宣称要上海人滚出上海,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于诸大妈。诚然,大妈们是讨厌的;然而,正在运行中的地铁,该如何使人滚出地铁呢?不滚出地铁,又怎能滚出上海呢?莫非要立即打开车厢门,使人跌落轨道么?

好玩的是他大概不知道上海人与本地人的区别。所谓上海人,正是此君之类的,来上海的。本地人土著人等,早年住棚户区的,现常于从事譬如早餐铺出租车等服务性行业的地方碰见。口口声声说要滚出去的正是自己。

我宁可相信他是因为没有座位而看到有座位的大妈而一时冲动,怒从心头起,恶向胆边生。倘若是深思熟虑的结果,那么很令人与不久前苏州发生的事件相联系。关于苏州的事情,甲论乙驳之观点都很明晰,我觉得,除了少数利益相关而故意制造逻辑谬误的吃爱国饭的,其实观点差异的根源在于文化;生活方式不同,信息来源不同,身份认同不同。

不妨来看看谁是他心目中的“上海人”。知乎很讨厌地天天给我推引战话题;地域话题下,关于“上海更像什么地方文化”,江苏——江浙沪——更是乱战。其实这个问题恰好问反了;应该问,什么地方文化更像上海?说上海像江苏还是浙江,纯属老子像儿子。

松江府本来就在苏松常嘉湖中处于核心地位。然而上海开埠以来,松江府的存在感反而是被上海市所压制的;上海市取代了上海县松江府。城市化的推进,周边农民完成了到市民的转化,也从传统文化转换到了现代文化。一句话,工业文明的强大的文化产业,冲刷掉所谓传统的存在。汉服和猪尾巴辫固然有巨大的差异,但现代西服与两者差异更大;进城的人和没进城的人,文化差异早就大过民族差异了。

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不足一提。今日江浙沪的格局完全是上海塑造的,更准确地说,是上海输入的现代性决定的。不是上海是由江苏划出来的,实际上正是上海塑造了江苏省。苏锡常镇通扬泰盐淮,哪个不是一堆上海亲戚?至于徐州,则是为了保障京沪陇海的交通。反观浙江,除了宁波,哪个城市和上海有很重的联系?宁波自身也是一个现代性输入的节点。

南京过去也成为现代性输入的节点,但明显不及上海。这正是南京被称为徽京的原因:不是马滁镇塑造了徽京,而是徽京塑造了马滁镇。这一点在镇江如何成为江苏省会上十分明显。

整个中国, 上海作为现代性输入的端口是举足轻重的乃至独一无二的。诚然,我们有香港,港派文化例如TVB也确实曾经深深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文化现代化;然而毕竟隔着一堵墙。其他的自发性现代性来源,即使在上海周边就有的,无锡和南通,民族工业摇篮;然而,战乱摧毁了现代性的孕育,上海又过于强大,早就覆盖掉了。

回到日本的议题,假如你天天衣优衣库,食拉面咖喱快餐,驾本田丰田,那么即使不认同日本人的生活方式,也会至少把他们当做人。那么被指责为文化入侵呢?现代文化一定会替代落后文化,天天吃劣质碳水——粥馒头包子,用中药——经霜的蟋蟀一对——这种生活方式一定会被取代,问题只不过是被什么取代而已。很不幸,是来自山川异域不共戴天的生活方式。那么不想要来自日本——以及美国西欧的东西怎么办?恐怕也只有来自上海的替代品。

现代社会飞速的发展,以加速度的加速度;那些不能适应的被时代抛弃的人们,那些三四线城市的中专毕业的中年大叔大妈们,马克思写过,“半是挽歌,半是谤文,半是过去的回音,半是未来的恫吓”,“它给这些小市民的每一种丑行都加上奥秘的、高尚的、社会主义的意义,使之变成完全相反的东西。”,毛泽东也写过,“他们感觉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从前的世界。……他们有点骂人了,骂洋人叫’洋鬼子’,骂军阀叫’抢钱司令’,骂土豪劣绅叫’为富不仁’。”

现代人之间不会互相仇恨;近代乃至古代人才会仇视别人。

——复习原子物理,灌注三杯咖啡,半夜无眠而作